有情緒行為障礙的孩子該怎麼治療和輔導?專家提供照顧情障兒的4個重點,幫助孩子維持穩定狀態,減少親子衝突,並促進孩子的人際關係。

 
  • 2013-05-21 親子天下雜誌 45期    文/孟瑛如

◎【情緒好好教】楊俐容的情緒教養課典藏套書

小華總是一副精力旺盛的樣子,老是喜歡跑上跑下,和別人說話經常沒有聽完就打斷,上課時常常心不在焉藉故離開座位,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就像一隻精力旺盛的跳跳虎。他真的這麼有活力嗎?他有可能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主要的症狀為不專心、衝動、過動,其症狀時常在幼兒階段就出現,卻容易遲至就學時才被發現。

小明常常在課堂上公然反抗老師或不聽從指示,並且和老師頂嘴,故意擾亂觸怒他人,把自己的過錯歸咎於他人,經常與人打架或爭吵,經常顯現暴躁易怒就像一隻憤怒的刺蝟。他真的這麼容易生氣嗎?他有可能是對立性反抗疾患(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是指兒童或青少年的行為比同齡者更具敵意與對立性,好與大人爭論或者是爭辯,經常對權威者如老師或家長,出現反抗、不服從與敵意的行為。這些都屬於「情緒行為障礙」的症狀。

發現情緒障礙的觀察要點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DSM-IV-TR,二○○○年)中的情緒行為障礙,共有八百多種類型,其鑑定要點有:

1. 症狀的初發年齡(如ADHD發病年齡為七歲以前)。

2. 符合診斷手冊中,診斷項目規定。

3. 症狀通常必須至少持續六個月以上。

4. 廣泛發生於包括學校、家庭、社會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場合。

5. 這些行為必須比同年齡或相同認知發展階段的人發生更頻繁。

國內「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針對情緒障礙兒童的鑑定,也有相關準則和規定。

情緒障礙的孩子該怎麼治療和輔導呢?如有已證實藥效的,我建議將藥物及行為治療放在優先順位。

對於學校老師的班級經營,建議宜教導其他孩子不要以異樣眼光或對班上情障學生的問題行為有特殊反應,否則反而會有強化效果。老師也要注意孩子是否有定期服藥、日常飲食狀況等。

以下為照顧情緒障礙兒童時的建議:

一、持續醫療追蹤

國內兒童精神醫學治療ADHD的第一線藥物為中樞神經興奮劑,可分為短效(維持三到四小時)的利他能(Ritalin),和長效(維持十二小時)的專思達(Concerta)兩類,能有效延長多巴胺在腦內作用時間,或提升傳導功能。

家長、教師在藥物治療上首先需確認診斷是正確的,並相信醫師建議,初期需嘗試才能找到合適的藥物、劑量,若有任何副作用,應諮詢醫生,而非自行停藥。

二、養成固定運動習慣

運動可促進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的分泌,增加神經傳遞物質的分泌合成,增加血清素分泌,對於情緒行為障礙學生有很大幫助。舉例而言,適合ADHD與ODD學生的運動包括:可提高心跳率的慢跑、騎自行車,以及架構嚴謹的運動,如武術、體操、舞蹈等,或是規則明確的運動像是桌球、網球、羽球等。

三、應用膳食療養

多數情緒行為障礙學生需避免高糖、高鈉、高咖啡因的食物,同時避免人工色素和防腐劑。兒童應該多食用綠色蔬菜、核果類、肉類、豆類 、富含omega-3食物如鮪魚、鮭魚等。

四、言行一致的教養策略

1.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用爭辯、威脅和體罰的方式來處理,而是用暫時隔離或是取代行為的方式處理。

2. 給孩子緩衝的時間來改變他們的心意和說「是」。

3. 對他們不想做的事,設法把它包裝成他們喜歡的事情,藉此來吸引孩子執行。

4. 對於破壞性或攻擊性的行為,立即給予糾正。

5. 尋求解決問題時可採折衷辦法,採納孩子意見,增進他對家庭或學校的參與感。

如果情緒障礙的孩子有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玩耍機會,或是社交場合等,家長必須要告知對方孩子的狀況,遊戲也要事先預想準備,例如應儘量避免讓ADHD孩子玩太嗨的遊戲,玩躲避球時可以改變規則,如:球只能打到腳等。

孩子的管教問題是值得一輩子學習的藝術,總在不同時間點會有不同的火花。而儘管他們常常犯錯,父母及師長還是不能控制的愛他們。所以我常告訴自己:「孩子的犯錯是暫時的遺憾,但錯過孩子的成長會是永遠的遺憾!」如果能有這樣的心態,在教養孩子的過程,我們比較容易由決定者成為引導者。當我們是孩子信任與需要的引導者時,教養策略的成效也就自然的發生了!(編按:也有輔導人員及醫師認為,針對ADHD患者可以先以行為治療方式介入,若使用相關輔導策略後仍沒有明顯效果,再考慮用藥輔助行為治療。)

- - -

 

◆18個線索判斷孩子是不是ADHD

ADHD的診斷準則,須符合A或B:

A:注意力不足/分心

下列9項注意力不足症狀中至少出現6項,且持續6個月以上,有適應不良現象,且其表現未達應有之發展階段:

(1)常忽略細節,在學校功課或其他活動中粗心犯錯

(2)做作業或遊戲時不能持久、專心

(3)常常聽而不聞

(4)常常不聽從指示,而無法完成學校功課、雜務或該做的事

(5)對於完成需要按照順序或多步驟的工作或活動有困難

(6)常常逃避或非常討厭需要持續專心的事物

(7)常弄丟東西

(8)容易分心

(9)健忘

 

B:過動/衝動

下列9項過動/衝動症狀中至少出現6項,且持續6個月以上,有適應不良現象,且其表現未達應有之發展階段:

過動

(1)在座位上常手腳動來動去或身體扭動

(2)坐不住

(3)常常過度的跑來跑去或爬上爬下

(4)很難好好的玩或上課安靜聽講

(5)沒有辦法持續做一件事而換來換去

(6)多話

衝動

(7)常常在問題尚未講完時就搶著說答案

(8)在需輪流的團體活動或遊戲中不能等待

(9)常常干擾或侵犯別人

- - -

 

◆脾氣裡的警訊!9個ODD症狀檢測

對立性反抗疾患(ODD)的診斷準則為,負面、敵意、挑釁的行為模式持續6個月以上,而在這期間至少出現4種下列行為:

1. 經常發脾氣

2. 經常與成年人起爭執

3. 經常主動反抗或拒絕聽從成年人的要求或規定

4. 經常故意激惹他人

5. 經常因自己的過失或不當舉止而責怪他人

6. 經常暴躁易怒或易受激怒

7. 經常充滿憤怒與憎恨

8. 經常懷恨或記仇

9. 經常任意發誓或說髒話

 

 資料來源│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DSM-IV-TR, 2000)(註:美國精神醫學會2013年5月將發布DSM-5)

親子天下 http://m.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92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安國小資源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