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情緒,父母不能做的事!

相關關鍵字:

 
孩子鬧情緒,父母不能做的事!

家庭是孩子學習情緒能力最重要的開始,父母更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緒教練。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最常見以下幾種不該做的事……

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最常見的反應是:

1. 以暴制暴:「再鬧,就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採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

2. 當孩子情緒的奴隸:「不要哭,就帶你去吃麥當勞!」「我買玩具給你就是了,別難過了!」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避免孩子體會不好的情緒,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情緒勒索」。

3. 男孩別哭:「男子漢不要哭,勇敢一點!」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徵,男孩也有各種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權利被剝奪,男孩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障礙。

4. 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籤:「你這個壞孩子,為什麼這麼粗暴?」「真是愛哭鬼!惹人厭!」你貼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籤」,會輕而易舉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5. 流於說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主導了全部意識,根本不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安國小資源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